Page 56 - 2016基督教教育‧國際研討會
P. 56
2-15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對客家族群之傳教過程--以救恩堂與救恩學校為例
中央大學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謝名恒 博士
摘要:
本研究聚焦於香港基督教崇真會(前身為德國巴色差會)與客家族群之間的關係,
因而針對 19 世紀後期香港地區的崇真會傳教過程及其宣教策略進行梳理,並且運用香
港崇真會教區的傳教檔案、史料文獻,進一步彙整巴色會至崇真會的歷史發展,試圖釐
清客家與教會之間的交互影響。本文試圖分析巴色差會至崇真會的宣教策略與教育事工
的發展,並且以巴色會於 1852 年所創立的客語禮拜堂,而現今位於香港島西營盤的一
級歷史建築「救恩堂」;以及 1861 年黎力基牧師(Rev. Rudolf Lechler)與黎師母所創辦
的「巴色義學」,之後於 1946 年增辦小學,議定命名為「救恩學校」為討論對象。由此
可見,救恩堂扮演著客語教會與教育事工的起源與推動,其中的影響深遠且富有歷史意
義。
關鍵字:香港客家、巴色會、崇真會、救恩堂、救恩學校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