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CC Life 14 2015 Fall
P. 8

江愛華博士
                                                   講座教授兼教務長

               二十世紀初期至40年代,兩位蒙 神大大使用的東西方神學家與佈道家-德國的潘霍華牧師
            (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與中國的宋尚節博士(John Sung, 1901~1944),均以
            其短暫生命的事工影響了當代及今日的千萬基督徒,且其影響力更與日俱增。

               德國信義宗潘霍華牧師因參與反希特勒的事件而於1945年被判絞刑身亡,一生年日僅39
            年,但他所留下的著作與神學思想已深深影響了後世基督徒對信仰的態度和看法。在其著作
            中,《團契生活》、《追隨基督》及《獄中書簡》自五十年代譯成中文後,亦對華人教會產
            生廣泛影響 (鄧紹光,2009)。本文探討潘霍華牧師在《追隨基督》一書中,針對當時德國教
            會在廉價恩典與自由主義神學盛行的時代背景下所產生之信仰危機,指出「重價的恩典」與
            「廉價的恩典」之相異處,力倡追隨基督的十架神學,潘霍華亦被稱為「德國教會的良知」
            。同時期,中國的奮興佈道家宋尚節博士,亦在其43年短暫的一生年日中,竭力為主傳揚福
            音,帶動了二十世紀中國教會之復興。如同潘霍華批評當時德國教會之「廉價恩典」般,宋
            尚節指責了當時中國信徒和教會領袖的罪行,要求他們知罪、恨罪、追求聖潔,並提出建立
            教會的五個根基,包括悔改、重生、聖潔、得勝、傳福音(宋尚節的靈程總結,2013)。自
            1920年代及至1930年代間,宋尚節傳福音的腳蹤遍及中國、臺灣、東南亞等地,帶領超過十
            萬以上中國人信主(Wikipedia,2015)。筆者藉此文探討潘霍華「重價恩典」與宋尚節「認罪
            悔改」之論述與啟示,以作為「恩典個體與群體」信仰實踐之思考。

6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